科普文章
高血压知识科普1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是一种以动脉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疾病发展较缓慢,不易被人体察觉,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肾衰竭、动脉损伤、动脉硬化、中风、心脏病等。
临床上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高血压如何判定?
单独一次的测量结果不能成为高血压的判断依据,正确的判定方式应该是: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连续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基本可以确认为是高血压,就需要重视起来了;既往有高血压,现在正在服降压药,虽然血压<140/90mmHg,仍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有什么症状?
早期症状:
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换;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失眠:多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
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肢体麻木:常见于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哈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晚期症状: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肾功能逐渐减退,出现多尿,夜尿,肾功能衰竭而出现氮质血症或尿毒症;脑组织缺血,产生不同程度头痛,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或暂时性失语、瘫痪等症状。
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遗传 高血压患者有60%有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很多人都有高血压,那么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
高血脂 如果血脂、胆固醇太高,血管上就会沉积许多附着物,从而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太高,导致血流的速度越来越缓慢, 不得不加大血压使血液流得比较顺畅。
血管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胶原纤维中的胶原蛋白不断流失,血管弹性和韧性不断下降,导致血管机能老化退化。同时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会慢慢沉积,使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变窄。老化血管会失去弹性和韧性。
不良生活习惯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以及肥胖、熬夜等均可使血压升高。另外,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精神因素 生理压力增大是时,大脑会分泌加压抗利尿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而肾上腺素会分泌更多的醛固醇,这种物质会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另外,长期情绪波动较大(紧张、愤怒、压力、悲伤等),也会导致持续性的高血压
高血压如何防治?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要清淡、每日的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6g,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每天食盐摄入量最好在2-3g;注意食物多样性、谷物为主;;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同时,还要戒烟酒、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稳定情绪。
营养血管 通过营养补充剂的方式来滋养软化血管,延缓血管老化,恢复血管弹性和韧性,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而来防治高血压。如:胶原蛋白—补充血管壁胶原,增强血管弹性、软化血管。鱼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阻止粘附物形成,预防动脉
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以通过药物刺激血管扩张快速达到降压的目的。
但是降压药也会有很多的副作用;降压药产生的大量的药物代谢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积越多,最终会使血管更加硬化,变薄,变脆,再加上降压药通过强力扩张血管,快速降压,必然是已经硬化的血管更加脆弱,易引发并发症。
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记不可擅自自主服用药物,一旦确诊为需要服用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就一定要坚持药物治疗,再配合非药物治疗作为辅助。
一些初发病、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在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服药等方法,把血压控制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药甚至停药,但是高危患者应该坚持终身服药。
最后,高血压易患不易治,因此预防很重要。生活中最好经常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方能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