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掉了”,是怎么回事?

浏览次数:
字号:+-14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晶体的植入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时会发生人工晶体“掉了”的情况,这让很多患者感到担忧和困惑。那么,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掉了”,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1.png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工晶体的植入方式和位置。在白内障手术中,医生会将混浊的晶状体切除,然后植入一片透明的人工晶体,帮助患者恢复视力。人工晶体通常被植入在眼睛的晶状体囊袋内,这个囊袋原本是晶状体的位置。由于囊袋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稳定性,因此人工晶体可以被牢固地固定在其中。

然而,有时候人工晶体可能会从囊袋中脱落,这种情况被称为人工晶体脱位。白内障人工晶体脱位主要有两种情况,分别是半脱位和全脱位。

1.半脱位时,人工晶体位置移动但并未完全脱离原位置,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单眼复视等症状。

图片 2.png

2.全脱位则是指人工晶体完全脱离其原位置,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果人工晶体脱位入前房可能造成角膜及房角的损伤,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如果人工晶体脱位入玻璃体腔,可能出现玻璃体疝入前房、眼压升高,还可能损伤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

此外,人工晶体脱位后还会影响眼内房水循环,造成眼压升高,可能引起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青光眼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视神经。

无论是半脱位还是全脱位,都需要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眼科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晶体脱位的具体情况,评估严重程度,并视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

总的来说,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脱位的情况多样,每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因此患者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