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夏日消暑慎贪凉,试试甲辰酸梅汤

发布时间:2024-06-2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40621145133.jpg

炎炎夏日,一碗酸甜可口的酸梅汤既可以清解暑热,又可以生津止渴。酸梅汤最早可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乌梅汤,主下气,消渴止闷方。”清代将梅汁正式定名为“酸梅汤”,并经御膳房改进为御用饮品——“土贡梅煎”。传统的酸梅汤通常包括乌梅、山楂、陈皮、甘草和桂花,其中以乌梅为主要成分,具有下气,除热烦满,生津液等功效;山楂、陈皮消食化积,理气调脾;甘草味甘,清热兼补气。

2024是甲辰年,按照五运六气理论推算, “甲己化土”所以大运是土运,而“甲”又为阳干,故土运太过;六气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根据2024年甲辰年司天和在泉的特点,可以推测上半年气候偏寒冷,下半年气候偏湿,中运太阴土湿巨变,气候就会出现震雷声作,狂风暴雨的情况,也就是今年夏季的气候特点。

因此,我们在传统酸梅汤配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更适合今年节气特点的成分,具体组方如下:

微信图片_20240621145133.jpg

配方:乌梅15克、山楂6克、陈皮3克、甘草3克、木瓜6克、砂仁1克、肉桂3克、生芪6克、麦冬6克、五味子1克、大枣3个、桂花适量。

方法:将乌梅等药物放入锅中,加水1000ml-1500ml,待煮开后放入砂仁和肉桂,煎煮10分钟左右撒入适量桂花,然后关火,待稍稍放凉后即可饮用。

方中除酸梅汤原方外,加入了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并具有消食的功效;砂仁温中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肉桂配伍黄芪,有温运阳气之效,阳气充盛则可抵御天气的骤然变化;麦冬合五味子,润泽生津,除烦止渴,可治虚热病暑之症。全方不仅可清解暑热、生津止渴,还具有温中化湿、益气固阳之效,尤其适合今年夏季极易突发暴风骤雨的气候变化特点。

今天恰逢夏至时节,夏至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希望这一碗消渴解热的酸梅汤陪伴您平安过夏。

综合内科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综合内科是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综合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医疗队伍,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辩证、系统调理、标本兼治的特色,擅长多种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可满足各类患友的门诊就医和住院需求。

综合内科在规范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中药、针刺、艾灸、拔罐、足浴等特色的治疗方法,注重专业医师指导生活方式和健康宣教,因此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内科疑难杂症等方面都具有优异的临床疗效。

内科门诊有多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出诊,其中包含30余名北京市名老中医长期坐诊国医馆,涵盖脑病、内分泌、心血管、消化、呼吸、肾病、肿瘤等多个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综合内科已成为一个以中医特色治疗为优势的、解决各类内科病症的综合科室,并荣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护理单元称号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