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防疫期间,糖尿病人在家如何运动?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居家隔离不出门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糖尿病人,自身免疫力较低,减少外出更加重要。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离不开规律的运动,居家可以选择哪些运动方式?尤其是伴有眼底出血和水肿的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居家可选择的运动方式
1.室内快走:这种运动模式简单易行方便操作,每天饭后半小时开始运动,每次30分钟即可达到良好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不应过大。
2.跳舞:音乐节奏和身体幅度依个人实际情况,根据年龄和身体并发症的情况,运动不宜剧烈。随着音乐舒展身体,但是不能过度。
3.太极拳和八段锦: 太极拳和八段锦习练主要以养生为目的。活动身体,疏通筋骨。在家可下载相关的练习视频,边学边控糖。
4.肌肉锻炼:主要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训练强度不宜过大,中等为宜。适用于年轻、糖尿病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人群,只有在无禁忌的前提下才可选择,并且肌肉运动每周最好进行2-3次,两次锻炼的间隔应≥48小时。 例如俯卧撑、蹲起、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举哑铃等。如果平时不做这些项目的人,要循序渐进,强度因人而异。肌肉训练可改善人体成分、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指标的有效方法,并且有研究显示,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
二、居家运动的注意事项
1.运动前、中、后有哪些注意?
运动前:在正式运动前应先做低强度热身运动5-10分钟。
运动时:运动过程中患者应留意心率的变化及身体自我感觉,通过如轻微喘息、出汗等状况,掌握运动的强度。如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出虚汗,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此外,运动时需及时补充水分,避免汗液的丢失过多。结束前应进行5-10分钟的恢复整理运动,逐渐令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切莫突然停止运动。
运动后:应密切关注双脚是否出现红肿、水疱、感染等情况。
2..运动时间的选择
除了散步运动外,其它运动可选择在饭后1小时进行(或根据自身运动与血糖的监测情况而定),此时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较快,血糖水平会明显增高,这个时间进行运动干预,一方面对胃部的影响较小,并且随着运动消耗能量,使得糖的分解代谢增强。
3.眼部并发症的运动
有眼部并发症的患者,如有少量眼底出血、或者眼底水肿者,上述运动不受影响。对于眼底出血较多,影响视力明显者,在出血的两周之内,可以进行室内快走,其它运动要停止;两周后如果没有新出血,可以加上太极拳或者八段锦。但是要减少用眼,最好不用眼,尤其是看手机和看书,近距离阅读可以加速眼球运动,增加眼部出血的风险。
4.对于血糖的监测
如条件允许,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各测量一次血糖,以掌握运动强度与血糖变化的规律,此外,还应重视运动后的迟发低血糖。
【糖尿病眼病科科室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糖尿病眼病科(眼一科),是国内首家中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在高健生研究员带领下,2004年成立,目前有病床46张,医护22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5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科室专家团队实力雄厚,特色突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各种眼病,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难治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发挥中西医治疗优势,临床和科研相结合,不断创新。根据糖尿病眼病患者的特点,提出“整体综合疗法”,采用中医药、离子导入、蒸汽等九联明目方法。擅长各种激光技术治疗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知名白内障手术专家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术、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玻璃体腔注药、斜视、视网膜脱离复位等手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北京市重点专科。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攻关等项目20余项。获得北京市、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科技进步奖5项。多次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等荣誉称号。
学科带头人接传红,医学博士、三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眼科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糖尿病眼病科(眼一科)主任,从医30年,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经验丰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常见病、疑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视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干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青少年近视、弱视防治等。各种激光技术治疗眼底病、后发性白内障、青光眼。
兼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中医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北京中医药杂志》编委等。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北京市“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年名中医”、眼科医院“中青年名医”,多次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进行讲座。主持承担和主要参与国家科技部、北京市重点攻关等项目13项,获得北京市、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科技进步奖5项。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编写著作15部。
上一篇: 鼻拭子采样,如何有效提高细胞载体率?
下一篇: 疫情期间正畸患者如何维护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