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主题宣传日-第七次残疾预防日】科学防控近视,拥有光明未来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远视储备是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所保留的远视度数,是正常现象,3岁左右,大约300度远视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储备每年大约减少50~100度,7岁左右,远视储备基本消失。眼视力大概可以达到正常视力1.0左右,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会逐渐发展成近视。童年时若过度近距离用眼,日照不足,偏食爱吃甜食等,近视会加速发展。同年龄儿童远视储备较少,说明眼球发育过快,需加以控制。
近视是临床常见眼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近视是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年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常采取配镜、手术、药物等方式干预,但佩戴框架眼镜影响美观,且不能控制近视的进展,阿托品尚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可,手术干预后期易反弹。针灸作为一种绿色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大众熟知,逐渐应用于近视的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调节功能和屈光度,延缓近视发生发展的速率,且早期干预疗效较优。
中医学认为,“目受血而能视”,青少年近视多是由于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精血乏源,不能上充于目,加之劳心伤神、过用目力、竭视劳倦,致使目络瘀阻,目窍失于精血濡养所致,也就是《素问?宣明五气》中所阐述的五劳所伤:“久视伤血”。气血对于眼睛至关重要,用眼时间过长耗伤气血,自然会影响到人的视觉,而导致近视的发生。经络乃气血运行通道,气血是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针灸方法刺激腧穴,行气理血,调和脏腑,疏通眼部经络中的气血阻滞,加速眼部血液循环,改善眼肌营养状态,解除睫状肌疲劳和痉挛,恢复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达到阴平阳秘,从而提高裸眼视力,使假性近视得以治愈。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选用腧穴频次最高的是睛明、攒竹、风池、太阳、四白。
1 睛明
睛明位于眼眶内,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交会穴,该穴位可达眼眶后部接近视动脉、视神经,为治疗眼疾的常用穴,针刺此穴直接作用于眼周局部,通过刺激经络,使经络之气传导,调节经络气血,加速眼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眼肌的调节功能及神经营养,使眼睫状肌痉挛缓解,消除眼疲劳,使视力提高。
2 攒竹
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有通经活络,养血明目之功,调节眼部经气,加速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肌的疲劳,使眼睫状肌痉挛缓解,视力提高。《针灸大成》载:“攒竹主目,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瞳于痒,目瞢,眼中赤痛及睑瞤动不得卧。”
3 风池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阳维之会,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肝胆互为表里,针刺风池能宣畅少阳经气,有调理肝胆经气、理血明目的作用。有学者用反射式容积脉波计观察针刺风池穴对眼眶周围皮下循环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针刺风池穴可改善睫状肌周围循环,故对近视有效。
4 太阳
太阳为经外奇穴,具有清肝养血明目的作用,太阳穴位于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下有颧面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颞神经分布。针刺此穴,可使刺激信号经传入神经至中枢,通过核间联系,抑制视觉下中枢的功能,使睫状神经节兴奋性降低,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从而使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对眼周围各小肌肉组织进行调节,使角膜屈光力降低,睫状肌兴奋性降低、张力下降、痉挛解除,晶状体变薄,从而使物体成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通过这种反射性调节,使屈光不正得以改善。
5 四白
四白穴为明目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眼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四白穴下有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支、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可以通调眼部气血,疏肝利胆、祛风明目,主治目疾,为治眼疾效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此穴善于行气活血,养血明目,以治疗头面五官诸疾见长,能够理气活血,改善眼睛血液循环,供养目系精血,荣养眼部经筋,与眼周穴相配合,使脉得通,筋得荣,目则明。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