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影像科普】别让"小结节"变成"大麻烦"
近年来,随着胸部低剂量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被查出肺结节。面对这个陌生的医学名词,很多人会感到恐慌,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其实,肺结节并不可怕,一旦发现肺结节,我们应当及时就医判断准确判断结节性质,对于大多良性结节只需要遵照医嘱定期随访观察即可。那么,什么是肺结节?为什么要随访?如何随访?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直径 ≤ 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根据大小,可分为微小结节( < 5mm)、小结节(5-10mm)和结节( > 10mm)。根据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二、为什么要随访?
肺结节的病因复杂,可能是炎症、结核、良性肿瘤,也可能是肺癌。对于初次发现的性质特征不十分明确的肺结节,医生很难仅凭影像学表现就判断其良恶性,因此,对于大多数肺结节,特别是微小结节和小结节医生会建议定期随访,通过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来跟踪掌握结节的变化情况,以此决定治疗方案。
三、如何随访?
肺结节的随访策略需要根据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
微小结节(<5mm):低风险人群无需常规随访,高风险人群可每年复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
小结节(5-10mm):根据结节特征和患者风险因素,建议3-6个月或6-12个月复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
结节(>10mm):建议3个月复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或进一步进行PET-CT、穿刺活检等检查。
四、随访注意事项
建议选择同一家医院、同一台CT机进行检查,以便医生更准确地对比结节的变化。
保留好每次的影像资料和报告,方便医生参考。
随访期间出现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不要过度焦虑,定期随访,及时掌握结节发展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干预与治疗。
五、哪些是高危人群?
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 > 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 > 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 > 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 < 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氢等接触);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
六、如何预防肺结节?
戒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避免接触二手烟、油烟、粉尘等有害物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定期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肺结节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随访观察。通过科学的随访策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并进行治疗,将“小结节”扼杀在摇篮里,避免其发展成“大麻烦”。
放射科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放射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技护团队,配备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查设备,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查手段,能做到精细化扫描、个性化方案、快速预约、精准诊断。
放射科是全国中医影像联盟理事单位,为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中国医学装备技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结核影像分会等学会委员及常务委员单位,是高端CT、磁共振全国临床应用及培训示范基地。
放射科目前拥有高端128排256层CT机、高端磁共振机、全新的DR及移动DR机、双能全身骨密度机、口腔颌面CT机等。致力于用尖端影像检查技术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服务。
放射科预约、值班电话:010-68688877转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