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科学控糖,清凉度夏
盛夏酷暑,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不仅让人体感不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血糖管理的特殊挑战。脱水风险升高、食欲波动、冷饮诱惑、新鲜瓜果集中上市……这些夏季特有的因素都可能悄悄影响血糖水平。科学调整夏季饮食策略,是平稳控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步。
一、夏季控糖,为何挑战升级?
1.出汗脱水,推高血糖:
夏季出门在外活动,或户外高温工作时出汗增多,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导致血容量减少,血糖浓度相对升高,如同糖水被蒸发浓缩;饮水过少,尿量减少,血糖无法通过尿液排出,则会在体内形成糖蓄积。脱水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提升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风险。
2.食欲波动,规律难守:
炎热可能抑制正餐食欲,转而渴望冷饮、甜食或高脂小吃,导致营养不均衡、餐次紊乱、血糖波动加剧。
3.冷饮诱惑,暗藏陷阱:
冰镇含糖饮料、冰淇淋、甜品看似清凉解暑,实则是快速升糖甜蜜炸弹”,即使是“无糖”冷饮,过量也可能刺激食欲或影响消化,。
4.瓜果盛宴,需时刻警惕:
夏季水果丰富,西瓜、荔枝、葡萄等,冰镇好吃又解暑,虽富含维生素,但部分含糖量较高(高GI/GL值),不加控制易致血糖飙升。
二、夏季控糖饮食核心策略
1.足量饮水,贯穿全天:
夏日饮水法则:白水为主,调味为辅;小口慢饮,忌冰拒甜;量出为入,监测为鉴。推荐:
首选白开水,零热量,最合适。富含钙镁矿物质的矿泉水亦极佳,但要避免钠含量>20mg/L的矿泉水。每日至少 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饮水温度宜20-30℃室温,不宜冰镇,亦不可太烫。
其次可适当饮绿茶、乌龙茶、菊花茶等淡茶水,避免浓茶。但饮茶切记,服药前后1小时不饮茶,胰岛素注射后避免立即饮浓茶。
要是实在想喝点有滋味的,可自调无糖水,例如柠檬黄瓜水,既满足了对风味的需求,又兼顾了健康。。
警惕:避免含糖饮料,例如碳酸饮料,汽水、果汁、运动饮料等。忌服浓茶浓咖啡、啤酒、甜酒等。
观察:尿液颜色是良好指标,应保持淡黄色或清澈。
监测血糖:若连续3天同一时段血糖差值>4.4mmol/L,需调整饮水方案。
对于合并心衰或肾病的糖友,需严格遵医嘱制定个性化饮水计划,避免过度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2.规律进餐,少量多餐:
糖尿病患者尽量保持三餐规律,定时定量,也便于监测血糖。如因炎热食欲不振,可将正餐量适当减少,在两餐之间安排健康的加餐,如1份水果、少量坚果、无糖酸奶,避免因过度饥饿导致下一餐暴食或低血糖。
3.冷饮解馋,务必谨慎:
高温天气,解暑可自制无糖冰镇饮品,如柠檬水、薄荷水、淡茶冰块、无糖绿豆汤。严格限制传统冰淇淋、雪糕、含糖酸奶、乳酸菌饮料、含糖果汁、汽水。若非常想吃,极少量作为正餐的一部分,且需减少当餐主食,并密切监测血糖。选择“无糖”冷饮时,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警惕代糖种类及可能添加的淀粉、脂肪等。
4.聪明选择,巧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控时,控类,控量食用水果,既能解馋,又能保持血糖稳定。
把握时机:作为加餐,上午10点、下午3点适宜进食,不可餐后立即吃,防止叠加升糖。
挑选种类: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水果。如番茄、黄瓜、樱桃、李子、柚子、桃子、苹果(适量)、草莓、蓝莓等;西瓜、哈密瓜、葡萄、荔枝等含糖量稍高的水果,解馋即可;对于像榴莲、芒果、熟透的香蕉、菠萝蜜等含糖量极高水果,应避免食用。
注意:尝试新水果或调整量后,应监测餐后血糖,观察血糖情况。
5.清淡烹调,均衡营养:
主食:坚持定量,粗细搭配,精米面搭糙米、燕麦、藜麦、全麦面等粗粮。避免过量冷面、凉皮,这些常伴随高油调料。
蛋白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选择清蒸、煮、凉拌的鱼虾、去皮禽肉、瘦肉、豆制品。避免油炸、红烧。
蔬菜:大量增加非淀粉类蔬菜摄入,比如叶菜类、瓜茄类以及各种菌菇。它们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有助增强饱腹感、稳定血糖。
脂肪:凉拌蔬菜是夏季佳选,但需注意调料清淡,少用芝麻酱、花生酱等高脂调料。严格控制烹调油用量,每日25-30克,最好选择植物油。避免食用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高胆固醇食材。
三、特别提醒
1.药物、胰岛素储存:
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等务必按说明书要求避光冷藏,通常2-8°C,勿冷冻!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比如车内、普通包内。外出时使用专用冷藏包。
2.血糖监测:
夏季活动模式、饮食变化可能影响血糖,应增加监测频率,尤其尝试新食物、调整活动量时,及时了解血糖动态。
3.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每个人个体情况不同,如肾功能异常、患有严重并发症等,饮食计划也可能需个性化调整。如有疑问或血糖控制不佳,及时咨询医生或注册营养师。
夏季虽给糖尿病管理带来额外挑战,但通过科学饮水、选择合适的水果冷饮、坚持清淡均衡饮食、严防食物中毒并做好药物护理,糖尿病患者完全能安然度夏,保持血糖平稳。控糖之路贵在坚持与智慧,用每一口健康的选择,为自己筑起守护生命的清凉屏障。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01):16-139.
陈启霞.糖尿病饮食中的升糖指数:管理血糖的关键[J].福建医药杂志,2025,47(03):96-97.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