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夜里翻来覆去?可能是你的颈椎在“抗议”!
夜深人静之时,您却辗转反侧,颈肩部的持续不适,让您的脑子哪怕数了成千上万只羊,却依然清醒如昼。您或许尝试过各种助眠方法,但是否想过,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在您的“思绪”?

在疼痛科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大量顽固性失眠的患者,其背后隐藏的元凶正是颈椎问题。这种由颈椎病变引发的失眠,我们称之为“颈源性失眠”。
一、为什么颈椎不好,会让人睡不着?
这并非危言耸听,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主要涉及以下三点:
1.疼痛的直接干扰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颈肩部的慢性酸痛、僵硬感,就像一个有延迟关闭功能的“闹钟”,在您躺下静息时,反而变得更加清晰。这种持续的不适感会不断刺激大脑,让您无法放松进入睡眠状态,或在夜间轻易惊醒。
2.交感神经兴奋
这是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机制。您的颈椎内部及周围布满了重要的交感神经。当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紊乱时,会刺激或压迫到这些神经,导致其异常兴奋。交感神经相当于身体的“油门”,负责让您紧张、兴奋、应对压力。它的过度兴奋会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肌肉紧绷、大脑警觉性提升——这与您入睡所需的“放松、平静”状态完全背道而驰。换句话说,您的身体被自己的颈椎“卡”在了无法熄火的亢奋状态。
3.椎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问题可能影响穿行其中的椎动脉,导致大脑供血、供氧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同样会干扰睡眠质量
二、教您利用“三步走”治疗方法解决颈源性失眠?
面对颈源性失眠,单纯服用安眠药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产生依赖。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疼痛科基于大量临床经验,制定“三步走”治疗方法,采用综合性的阶梯治疗策略,助您摆脱颈源性失眠。
第一步:松解与调节——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我们非常倚重的方法。通过针刺颈肩部的特定穴位(如风池、天柱、肩井、颈夹脊穴等),可以实现:
快速放松肌肉,缓解颈肩部的僵硬和痉挛,直接消除疼痛刺激;
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
调节神经系统,针刺信号能上传至高级神经中枢,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唤起副交感神经(负责放松、睡眠)的活性,从而从根本上创造睡眠条件。
第二步:内服与调理——中药辨证论治
我们认为颈椎病常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等有关。因此,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分型:
对于颈部冷痛、遇寒加重者,可能采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方剂。
对于头晕眼花、乏力倦怠者,可能采用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的方剂。
中药内服可以从身体内部进行整体调理,改善体质,为颈椎的恢复和睡眠的安稳提供内在基础。
第三步:精准与阻断——交感神经阻滞疗法
对于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明显(如心慌、烦躁、多汗伴失眠)的患者,我们会祭出疼痛科的“法宝”——颈交感神经阻滞(主要是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这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医生在超声或X光引导下,将少量低浓度的麻药精准注射到颈部的星状神经节(交感神经链的重要节点)周围。
这种治疗就像“重启”一个过热的系统,它可暂时、可逆地抑制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使其得到休息和调节。治疗后,患者通常会立刻感到头部清醒、眼睑轻微下垂、患侧手部温度升高,但不用紧张,这是血管扩张、血供改善的正常表现。
而随着“油门”被松开,身体的紧张状态也得以解除,心率放缓,情绪平静,入睡就会变得容易,睡眠深度和质量也会显著提升。
往往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有效打破“疼痛-交感兴奋-失眠-更痛”的恶性循环,为颈椎和身体的自我修复赢得宝贵时间。
如果您长期受失眠困扰,并伴有颈肩部酸痛、头晕、头痛、手臂麻木等症状,不妨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疼痛科看一看。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并结合颈椎X光、CT或MRI等影像学资料来明确诊断。记住:治疗颈源性失眠,关键在于解除神经压迫、抑制交感兴奋、缓解肌肉疼痛。而针灸、中药内服和交感神经阻滞等综合疗法,正是直击这些要害的“组合拳”,能帮助您从根源上告别失眠,重获一夜安眠。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