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孩子近视之前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没近视之前,家长们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国家发布的2024版近视防治指南中首次提到了近视前驱期的防控策略,什么是近视前驱期,又该怎么做好近视前驱期的防控管理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近视前驱期”和“远视储备”这两个概念:
“近视前驱期(近视前驱状态)”指儿童经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后,虽然还未发生近视,但远视储备已低于正常年龄范围的下限,即远视储备不足,是近视发生的高危群体。
“远视储备”指孩子们在出生时基本上都是远视状态,眼轴的平均长度约为16mm,远视储备值为300度远视左右,远视的度数随着孩子的发育眼轴的增长而递减,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学龄前期6岁眼轴平均约为22.5mm左右,相应的远视储备为150度左右,此后以每年约0.1~0.2mm的速度生长, 15岁后眼轴的长度约为23.4mm左右,接近成人水平,远视储备值也在50度左右,成为正视眼,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近视前驱期的防控重点在于对远视储备的保护,只有减少远视储备的过度消耗,才能有效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如何有效保护孩子的远视储备
1、建立眼健康档案
我们通常对2岁左右且可配合的儿童,进行眼科的常规检查(如远、近视力、眼位、医学验光确定屈光度必要时1%阿托品散瞳、双眼视功能、眼压、眼底彩照等)生物参数测量(包括眼轴、角膜曲率、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等)医生通过这些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儿童的近视趋势,建立个性化的防控方案,可3个月为一周期追踪观察。或者利用这些参数指标做出近视趋势判定。比如对轴率比的评估,如眼轴/角膜曲率半径>3就有近视趋势,要求家长高度重视,采取有力管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2、要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
孩子过早上早教课,尤其大多数的课程均在网上,造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幼儿期如果对近视管理的观念的淡薄,会造成对幼儿的用眼时间的管理疏忽,给孩子看手机、iPad平板成为常态,孩子们玩玩具、画画、看书、手工等连续2、3小时以上,殊不知这些没有管理的近距离用眼正在慢慢消耗孩子们的远视储备,而加快近视发展的速度。
家长须牢记:年龄越小的幼儿近距离视物的时间应越短,学龄前期的幼儿不要接触电子产品,如必须也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再看远3-5分钟左右。也可以采用20.20.20法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6米)20秒。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近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正确用眼习惯,正确的坐姿,要树立健康用眼的规矩,如第一次读书、握笔、弹琴、玩玩具等等,让一拳、一尺、一寸成为孩子用眼的一种习惯,自己主动的管理用眼强度和距离才能让他们远离近视。
3、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学龄前儿童每天日间户外活动时间应达到2-3小时以上,可降低和延缓近视发生风险。大自然光线能够刺激释放多巴胺的生成,它有延缓眼轴增长的作用,从而减少远视储备的消耗,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家长要身体力行的户外亲子活动有:登山、跑步、踢足球(玩各种球)、轮滑、放风筝、写生、摄影、旅游等等。
4、保证良好的照明环境
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环境下看书写字,童书用铜版纸较为多见,但其反光强,晚上感觉尤其明显,会产生眩光,眼睛极易产生疲劳,从而促使眼轴增长。应选择字大,无反光,图画色彩丰富读物阅读。
5、眼保健操及其它中医适宜技术干预
每天正确做眼保健操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眼睛的疲劳、延缓远视储备的消耗。
除上述之外,每天应保证充足睡眠、营养均衡少食甜食等。
高度关注孩子近视前驱期的管理就赢在了近视防控的起跑线上,家长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提前做好健康档案,定期检测,对孩子行为活动爱好进行管理和科学的引导,还给孩子一双清澈明亮、健康的眼睛。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视光科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视光科是青少年近视、斜弱视、低视力、小儿眼病、视疲劳、干眼症等视光学疾病防治中心,团队医生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科室主要开展:
1.青少年近视防控:角膜塑形镜、周边视网膜远视离焦控制镜、渐进多焦点眼镜、双眼视功能训练、耳穴埋豆、脉冲治疗、电梅花针等中西医结合疗法;
2.斜视的手术及非手术矫治;
3.弱视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4.过敏性结膜炎、视疲劳,干眼症等儿童眼病的检查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5.各类屈光不正(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的检查、诊断、治疗;
6.医学验光配镜、疑难验光、隐形眼镜并发症处理,老视眼眼镜验配;
8.低视力检查和助视器验配。
科室专业梯队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高级验光师等,周一到周日均可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