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青光眼日常护理攻略,为眼睛健康
“保驾护航”
在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高达 2.58%,40岁以上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发群体,其患病率为 2.3%。是眼科中较常见且发病隐匿的疾病,被称为“视力的偷盗者”,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视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青光眼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视力下降。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青光眼的日常护理攻略。
一、作息规律:为眼睛 “充电”
保持规律的作息是青光眼护理的基础。每晚尽量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眼睛在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十分关键。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熬夜会使身体的生物钟紊乱,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导致眼压波动。
二、合理用眼:给眼睛 “减负”
别当低头族,还要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它们发出的蓝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注意合理用眼,每连续用眼 30 - 40 分钟,就应休息 10 - 15 分钟,可以闭上眼睛放松一下,或者向远处眺望,看看绿植,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同时,要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看手机等。过强的光线会刺激眼睛,过暗的光线则会使眼睛过度疲劳,都可能导致眼压升高。
三、适度运动:为眼睛 “助力”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眼压,对青光眼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周可以进行 3 - 5 次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头部受伤的运动,如拳击、跳水等,这些运动可能会使眼压突然升高,加重病情。
四、饮食调理:为眼睛 “加油”
中医认为,青光眼与水液代谢失常有关。可多食用具有利水作用的食物,如冬瓜、西瓜、丝瓜等。这些食物能帮助机体排出多余水分,减轻眼内房水潴留,从而降低眼压。其次,要控制饮水量,一次性大量饮水会使血液稀释,导致眼压升高。建议每次饮水量不超过 300 毫升,分多次饮用,一天的总饮水量控制在 2000 毫升以内。同时,要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它们可能会兴奋神经,引起眼压波动。
五、用药护理:为眼睛 “把关”
按时按量使用药物是控制青光眼病情的关键。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眼药水或口服药物,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掌握正确的点眼药方法,洗净双手,扒开下眼睑,睁眼向上看,将眼液滴入下眼睑,闭眼转动眼球,按压内眦部,休息2-3分钟,避免药液进入体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眼压和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六、心理护理:为眼睛 “降压”
青光眼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视力下降、病情反复等原因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又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眼压升高。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家人和朋友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青光眼的日常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我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通过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用眼、适度运动、科学饮食、正确用药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青光眼的病情,保护我们的视力,让我们的眼睛始终保持明亮。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眼二科(目系眼病)科室介绍
眼二科(目系眼病科)是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青光眼、眼底病等中老年眼病为特色优势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为国家青光眼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建设项目的青光眼、眼底病部分,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眼体同调同治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为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老年眼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先后承担青光眼、眼底病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人事部博士后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首都特色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及眼科医院课题3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