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带您认识原发性青光眼

浏览次数:
字号:+-14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以眼球内压力增高导致视神经受损,出现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青光眼是世界第二位致盲性眼病,相较于可以手术复明的第一位致盲眼病白内障而言,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丧失是不可逆的,因此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

微信图片_20250423164949.jpg

我们的眼球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水多时眼球内部的压力就高,水少时眼球的压力就低。但眼球里面的水并不是一滩“死水”,而是不断有房水流入和流出的“活水”。在正常情况下,房水的流入和流出是处于平衡的状态,而青光眼发病多数是因为房水流出受阻,越积越多,眼压就升高了。房水流出途径中有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叫做房角,相当于“排水系统”,它在青光眼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常常根据房角开放与否,将原发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

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在如暗室下看手机、情绪激动、一次性大量饮水、便秘等诱因作用下,房角急性关闭,房水流出受阻,引起眼压急剧升高,此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为患眼剧烈胀痛,甚至牵及同侧头痛,视力急剧下降,可有看灯光起“彩圈”、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此时及时就医,积极控制眼压,尽早手术治疗,将最大限度挽救视功能;而若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视力可急剧下降至失明。

错过最佳救治时期后,有些患者即使进行了治疗,视功能也将受到不可逆性较大损失。而若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前提早识别,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予以激光或手术等治疗,则几乎可以完全避免青光眼急性发作引起的视功能损伤。

 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特点是房角开放,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温水煮青蛙”般眼压逐渐升高,因此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直到视野几乎完全丢失时才就诊,因此也被称为“视力小偷”。该病发病隐匿,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临床可表现为视物疲劳、眼胀、头痛、甚至仅有眼干涩不适,早期多在体检中无意识发现眼压高或青光眼性眼底改变(如杯盘比大)才到院就诊。而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人群,患病的风险可能会明显增加,强烈建议到医院进行青光眼排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眼压,最大限度地延缓视功能损坏;首选降眼压药物点眼;若药物控制不良,可选择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降低眼压。

综上,青光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在青光眼眼压控制良好后,通过中医全身辨证论治,治以中药口服、针灸、刮痧等治疗手段,最大限度调整全身及眼部血流灌注,尽可能挽救未完全死亡的视神经细胞功能,将使患者得到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中医药在青光眼的视功能康复治疗方面,优势突出。

最后,无论是闭角型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维持终生有效的视功能才是我们的治疗目标,因此需要患者定期复诊,监测眼压及视野,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守护光明。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眼二科(目系眼病科)简介

眼二科(目系眼病科)是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青光眼、眼底病等中老年眼病为特色优势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为国家青光眼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建设项目的青光眼、眼底病部分,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眼体同调同治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为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老年眼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先后承担青光眼、眼底病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人事部博士后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首都特色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及眼科医院课题3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