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守护心灵之窗:认识老年性黄斑变性

发布时间:2025-05-14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您是否发现家中长辈看书时总会说“字糊了”,或抱怨“看人脸中间缺了一块”?不要大意,这可能是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预警信号,今天我们就带您揭开这个“视力小偷”的神秘面纱。

微信图片_20250515135109.jpg

一、黄斑:眼睛里的“高清摄像头”

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心,虽只有针尖大小,却掌管着90%的视觉功能。它能让我们看清细节、辨别颜色,一旦受损,我们的阅读、驾驶甚至识别人脸都会变得困难。

微信图片_20250515135112.jpg

二、老年性黄斑变性:两大类型需分清

1、干性AMD(占90%) 

全称为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影响黄斑区,即视网膜上负责中心视力的部分随着年龄增长(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黄斑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逐渐萎缩,并伴有玻璃膜疣的形成。患者早期可能无症状,逐渐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看东西颜色变暗。

2、湿性AMD(占10%,但更危险) 

又称渗出型或新生血管型AMD,是一种以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老年性眼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通常一只眼先发病,早期症状视物模糊,视物变形,阿姆斯勒方格检查阳性,中期由于黄斑部新生血管渗漏,形成色素上皮和出血性脱离导致中心视力急剧下降。晚期可因出血渗出严重导致瘢痕产生,以至于视力严重受损。

微信图片_20250515135114.jpg

三、生活中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1、看报纸需要更亮的灯光  

2、对比度下降(如难以分辨深色楼梯台阶)  

3、人脸中央部分“消失”  

可以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如图)自测是否有AMD的可能,若直线变波浪需立即就医。

微信图片_20250515135116.jpg

正常眼底

微信图片_20250515135118.jpg

视物变形  盲点,暗点

四、科学预防:守住黄金防线

1、营养护眼:  

- 中药熏蒸:可选用菊花,夏枯草等清热明目药物熏眼或中药雾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穴位按摩:将手掌挫热,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摩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等穴位,力度均匀,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 按摩眼部相应穴位可达到疏通眼部经络气血、通脉化瘀、祛瘀明目等作用。

2、生活方式:  

- 戒烟,吸烟者患病风险提高2-5倍;

- 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过量紫外线照射;

-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加重气机郁滞。

3、早期筛查:  

- 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眼底OCT检查;

- 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40岁筛查。  

五、治疗突破:从延缓到重获希望

1、干性AMD:目前尚无特效药,但抗氧化剂组合(维生素C/E+锌+铜)可延缓疾病进展;

2、湿性AMD:  

- 抗VEGF针剂(如雷珠单抗):每月1针,大部分患者可稳定视力  

- PDT光动力疗法:精准封闭渗漏血管,延缓疾病发展。

六、与疾病共处:生活适应指南

- 使用电子助视器、有声读物等辅具  

- 家居增加对比色(如白色杯子装咖啡),避免生活中的意外发生

- 参加低视力康复训练,提升剩余视力利用率 

暖心提醒:AMD虽无法彻底治愈,但早发现早干预可使90%患者免于失明!若您出现文中症状,请立即到医院就医,进行OCT或眼底造影检查。记住,及时治疗不仅能保住视力,更能守护晚年生活质量。愿每位长辈都能清晰看见子孙的笑脸,让生命的晚霞依旧色彩斑斓!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内障眼病1科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内障眼病1科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较强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秉持“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擅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眼底疾病,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牵头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科室以国医大师唐由之工作室、国家名老中医庄曾渊工作室为依托,在科主任暨学科带头人巢国俊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研究课题和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国家级临床基地及国家级重点专科,其他数个病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临床基地。

优势特色: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脱离等视网膜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并形成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还开展中医药、针灸、艾灸、热冷奄包、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多项特色中医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