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眼睛做手术,为什么要抽血查传染病?
经常有患者问:“我就来做一个眼睛的手术为什么要给我做传染病检查,是不是乱收费,不做行不行?
一、什么是传染病八项?
传染病八项,是手术前和进行有创检查前必查的,临床上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四种传染病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八项检测。传染病八项检查虽然称为“八项”,但它其实针对的是四项传染病检查,即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和丙肝。具体包括: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
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传染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
1、血液传播:医疗操作、共用剃须刀、纹身、修脚等都可能导致少量的含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造成传染。
2、性接触传播: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均含有病毒,因此性接触时可传播病毒。
3、母婴传播:通过母婴传播。其中宫内传播可能是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是通透性增强引起母血渗漏所致。生产时胎儿通过产道吞咽含有病毒的羊水、母血等都可导致传播。此外,在产后新生儿接触母乳或者母亲的唾液都也有可能导致传染。
三、手术前为什么要查传染病八项呢?
1、对感染者进行及早干预:部分传染病的症状可能不明显或隐匿,通过术前检查可以发现这些隐性感染者,从而使医生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的负担。
2、减少医源性感染:有一些朋友患有传染病,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也对医护人员隐瞒,医生和护士给你做手术的时候,有可能被缝针、手术刀、注射器等锋利的器械划伤,这些器械上面可能就会有患者的血液,如果血液里面有病毒,就可能经过伤口,传染给医护人员,导致医护人员被感染这类疾病。通过传染病检查,可以区分出是否患有可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的患者。这样,医院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保护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可以提醒医护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护装备等,从而降低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的风险。做手术之前检查传染病,有感染者的手术一般需要排在最后面,让前面没有感染的患者先做,等做完之后,整个手术室需要消毒处理,用过的器械要单独打包消毒。此外,还可以一定程度保护患者,某些传染疾病,可能存在严重的合并症,那么这种情况是不适合做手术的,所以这些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4、减少医疗纠纷:术前进行传染病检查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在术后判断患者的感染状态,这对于评估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是否得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不论手术大小,医生都必须认真对待。手术前通过抽血检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等检测机体状态是否适合手术,通过抽血可了解是否有传染病,可了解的患者的血型以利于在手术期间大出血的备血。如果出现异常指标则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才能手术,这样才能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