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你的姿势,正在悄悄“伤害”腰椎!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经常感到腰酸背痛,却不知道问题可能出在自己的姿势上。长期不良姿势不仅会引发腰椎不适,还可能埋下腰椎疾病的隐患。当腰椎出现问题后,及时、准确的检查更是至关重要。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说说日常生活姿势与腰椎的关系,以及腰椎疾病的检查方法。

一、日常生活姿势如何“折磨”腰椎

1.久坐姿势

弯腰驼背办公:很多人工作时习惯弯腰趴在桌子上,这样会使腰椎前凸减小甚至反弓,使原本由腰椎间盘均匀承受的压力,集中到了椎间盘后部。长期如此,椎间盘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突出,进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

瘫坐沙发:窝在沙发里时,腰部缺乏支撑,腰椎处于后伸状态,腰部肌肉需要持续发力维持身体平衡,肌肉会逐渐疲劳。时间久了,腰部肌肉劳损,腰椎稳定性下降,加速腰椎退变。

2.站立姿势

长期歪身站立:有的人站立时习惯把重心放在一条腿上,身体歪斜。这种姿势会导致两侧腰部肌肉受力不均,受力大的一侧肌肉紧张,腰椎也会向一侧倾斜,久而久之,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改变,还可能引发脊柱侧弯。

含胸驼背站立:含胸驼背时,胸部内收,腰椎过度前凸,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的损伤和腰部疼痛。

3.不合适的家具及睡眠姿势

睡过软的床:过软的床垫无法为腰椎提供足够的支撑,睡觉时腰部会下陷,腰椎正常生理曲度被破坏,椎间盘受到不均匀的压力,腰部肌肉也不能得到充分放松,睡醒后反而会觉得腰酸背痛。

趴着睡:趴着睡觉会迫使颈部扭转来呼吸,同时为了保持平衡,腰椎也会处于扭曲状态。这种姿势会对颈椎、腰椎的肌肉、韧带和关节造成较大压力,加重腰椎负担,长期如此会损伤腰椎。

4.日常活动姿势

弯腰搬重物:直接弯腰搬重物时,腰部肌肉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将重物提起,此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是平时的数倍。这种姿势极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还可能引起腰部肌肉拉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蹲下,将物体拉近身体,再利用腿部力量慢慢站起。

微信图片_2025-09-10_172926_489.jpg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低头族”们低头看手机时,头部前伸,颈部和腰部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腰椎也会过度前凸,增加腰椎的负荷,加速腰椎的退变。

二、腰椎出现问题,需要做哪些影像学检查?

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除了医生进行的视诊、触诊、活动度检查等常规检查以外,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进行以下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片可以清晰显示腰椎的骨骼结构,如椎体形态、椎间隙宽度、有无骨质增生、腰椎的生理曲度是否改变等。虽然X线不能直接看到椎间盘,但能为医生判断腰椎的整体形态和稳定性提供重要依据,对于发现腰椎骨折、脱位、脊柱侧弯等问题有很大帮助 。

微信图片_2025-09-10_172929_634.jpg

微信图片_2025-09-10_172931_649.jpg

2.CT检查:

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腰椎的骨性结构细节,还能观察到椎间盘的形态、是否突出以及突出的程度和方向,以及神经根、硬膜囊是否受到压迫。对于一些X线难以发现的微小骨折、腰椎管狭窄等问题,CT检查具有独特优势。

微信图片_2025-09-10_172933_301.jpg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很强,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脊髓、神经根、韧带等结构。通过MRI,医生能够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的程度、是否压迫到脊髓和神经根,以及神经是否有水肿、变性等情况,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姿势与腰椎健康息息相关,保持正确姿势是预防腰椎疾病的关键。而当腰椎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查,才能明确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腰椎健康,远离腰椎疾病的困扰!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