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育
科研动态
中医眼科人才培养新思考—访谈亢泽峰教授
1月16日,依据中国中医科学院2024年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科教处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研究生开展的《名中医传承访谈—中医眼科人才培养新思考》项目对中医眼科名家亢泽峰教授进行了专题访谈。亢教授结合自身从医经历,分享了他对于中医眼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思考。
亢泽峰,清华大学MPH、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原副院长、全国中医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科技核心)主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重点优势专科、高水平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科带头人、国家视力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兼眼科分会主委、协同创新共同体执行委员会主席、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德技双馨“人民好医生”、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获得者。
在学术传承与发展上,亢泽峰教授始终秉持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的志向,博采众长,崇尚传承。他广拜名师,曾侍诊经方大家门纯德,跟随针灸大师师怀堂学习,师承国医大师唐由之徒弟首都国医名师庄曾渊、高健生教授,后又拜师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在多位名师的教导下,他深得 “为人”“治学”“行医” 之道,并将仁心、仁德、仁医、仁术融入临床、科研与教学,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医眼科精髓。临床上,他主张衷中参西、融古崇今,注重实效,经方与时方并用,逐步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创新提出 “瞳神络病” 理论、近视 “精筋失衡” 论,以及内外障眼病伏邪学说和 “真气环流,至和睛明” 目稳态学说等,为中医眼科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谈及中医眼科的发展,亢泽峰教授认为,中医眼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和疗效优势。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强调眼病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一些眼病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推动中医眼科进一步发展,亢泽峰教授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以疗效为根本,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积极吸纳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同时,要加强中医眼科的标准化建设,让中医眼科更好地走向世界。
关于中医眼科人才培养,亢泽峰教授认为,中医眼科人才需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拥有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能力。他着重强调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是推动中医眼科发展的关键。他指出,当前中医眼科培养模式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不够深入,中西医结合能力有待提升,科研训练也相对薄弱。为此,他建议强化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传承,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理论。
展望未来,亢泽峰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是中医眼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他鼓励年轻人热爱中医,培养对中医眼科的浓厚兴趣,这是深耕该领域的基础。年轻人要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夯实根基,从经典中汲取智慧;积极投身临床实践,多向名师学习,在实践中领悟中医眼科的精髓;注重培养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抓住机会锻炼自己,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为中医眼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篇: 中医眼科人才培养新思考—访谈韦企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