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护理园地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眼睛干涩、疲劳?可能是春季干眼在作怪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很多人却感到眼睛干涩、疲劳,甚至出现异物感、发痒等症状。这可能是春季干眼在作怪!

一、为什么春季容易引发干眼?

1、风邪盛行,引发眼不适

春季气候多变,空气干燥、多风且花粉等过敏原增多。干燥的空气容易导致眼睛表面的泪液蒸发过快,风大也会增加泪液蒸发速度,花粉等过敏原可能导致眼部过敏,使结膜充血、水肿,干扰泪膜稳定性,继而引发干眼。

2、肝气旺盛,影响眼健康

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春季在五行中属木,与肝相应。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血液与津液的输布都有赖于肝经气机的通畅,肝气不舒、肝血不足会影响到眼睛的濡养。肝阴不足时,津液生成不足、 输布全身不当,目失濡润,不润则引发干眼;或者肝郁化火,火热之邪上炎,灼伤津液,也会使眼表失润,引发干眼。

3、不当用眼,加重眼负担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加重眼睛的负担,如紧盯屏幕时眨眼频率骤降,致使睑板腺缺乏挤压无法正常分泌油脂,从而引发干眼;女性朋友们在化妆时的美妆残留,眼线笔、接睫毛等操作也会造成睑板腺损伤且或堵塞睑板腺开口;此外隐形眼镜的佩戴超8小时后会使角膜氧透过率下降,加速泪液蒸发,引发干眼。

二、缓解春季干眼,中医有“妙招”

1、眼部刮痧

通过刮痧刺激经脉运行,疏通全身气血上注于目,使眼部气血流畅,消除眼肌过度紧张,使目得到濡养,从而有效缓解眼部疲劳,改善眼部不适症状。

2、中医定向透药

将中药中的有效大分子物质,利用直流电的特性直接导入眼部皮肤组织及其周围穴位,加速眼周血液循环,使中药有效成分在眼睛皮肤周围组织留存,改善眼周局部的微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排出,改善症状。

3、中药局部熏洗

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眼部熏蒸,借水蒸汽的热力将药效直接作用于眼部,或将煎好的中药加入到雾化器中,不仅能促进眼泪的分泌,还能显著缓解眼睛的干燥、疼痛、异物感和灼热感。

4、眼部雷火灸:

利用艾条燃烧的热量用以刺激眼部和相关穴位,可促进眼部四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去湿散寒,缓解不适症状。

微信图片_20250403103301.png

微信图片_20250403103303.png

四、日常预防“小贴士”

1.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尽量保持空气湿润。注意用眼的卫生,不要用手揉搓眼睛,以免发生细菌感染 。

2.外出时可以佩戴遮阳眼镜,降低阳光对眼角膜的损伤,平时要注意保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损害眼睛。

3.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维生素A 能有效预防干眼、视力衰退,比如日常生活中的鱼、牛奶、豆制品、青菜、核桃、胡萝卜等。

4.正确使用眼药水:建议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眼药水,遵循合适的用药频率和剂量,按时复查。

微信图片_20250403103305.jpg

春季干眼与气候干燥、肝气旺盛、用眼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饮食调理、合理用眼、中医外治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干眼症状。同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春季干眼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250403103307.jpg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中医护理门诊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中医护理门诊于2018年7月正式开诊,为北京市示范中医护理门诊,现有出诊专家15人,主要由高级职称的护理专家及全国(北京)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组成,为患者提供集健康咨询、专科护理干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情志调护、慢病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服务模式。为门诊及出院患者提供连续、规范、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同时为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就医需求开设黄昏门诊,解决上班族和学生群体白天就医难得的问题。

中医护理门诊基于中医脏腑理论和经络学说,围绕眼科全生命周期,结合患者体质,通过辨证论治,在眼科常见病及部分疑难杂症防治以及耳鼻喉、妇科等常见病中发挥作用。目前开展的特色项目包括:雷火灸、耳穴压丸、梅花针、皮内针、刮痧、拔罐、走罐、刺络拔罐、穴位放血、中药局部熏洗、中医定西透药等30余项。

就诊地点: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一楼东区中医护理门诊

就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 ,下午13:00-19:00

周六、周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00-17:00

微信图片_20250403103309.jpg